“胃痛,来杯热牛奶”,“喝牛奶伤胃,胃会痛”。这两种说法都有的支持者。
医师给出专业的见解是,“如果没有乳糖不耐受问题,且目前没有活动性的消化性溃疡,就能喝牛奶。”并表示,“胃痛跟牛奶关系并不大”,如果是这样,牛奶就能完完全全放心喝了是吗?
其实,反复上腹痛,有些是空腹时痛,有些是餐后腹痛,这是消化性溃疡活动期的表现。这时就不适宜喝牛奶。
牛奶刚进入胃内时,稀释了胃酸的浓度,缓和了胃酸对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的刺激,可使胃部不适暂时得以缓解。
但不久牛奶又成了胃黏膜的刺激因素,从而产生更多的胃酸,使溃疡加剧。加上牛奶含高蛋白,代谢之后分解产生的气体,容易造成腹胀。而这些都会加重溃疡。
传统观念认为,牛奶可以稀释胃酸,在胃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,让胃病患者感到舒适。
生活中,出现胃部酸胀不适等症状时,喝杯热牛奶的确可以缓解症状,但牛奶可以治疗胃病就言过其实了。
研究表明,牛奶促进胃酸的作用,比其中和胃酸的效果更强;进行抗酸治疗的胃溃疡等疾病患者不适宜长期喝牛奶,否则会影响疗效。胃病急性期的患者也不建议喝牛奶,以免造成胃胀等不适;有的人乳糖不耐受,喝完牛奶后会腹泻,也不适宜喝牛奶,可以喝一些酸奶、奶酪等替代品。
喝不喝牛奶,还是按普通人的准则,没有乳糖不耐受,就可以正常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