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月19日是世界炎症性肠病日,世界各地炎症性肠病组织都会发起“让爱发光”的主题活动,用紫色点亮著名的地标,以提升人们对炎症性肠病的认知。当晚20点5分19秒,医院消化内科在重庆欢乐谷摩天轮举行“让爱发光”活动。医院消化内科主任郭红教授提醒,目前全球有超过万人患有炎症性肠病,我国是增长速度最快的亚洲国家。据郭红介绍,炎症性肠病是一种病因未明、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,包括克罗恩病(Crohn’sdisease,CD)、溃疡性结肠炎(ulcerativecolitis,UC)和未定型IBD(IBDU)。“遗憾的是,炎症性肠病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,”郭红说,它可能与基因、环境因素和免疫系统等多种因素相关。从临床上看,该病多发于15—35岁的青壮年,临床表现多样,主要症状包括腹泻、腹痛、发热、食欲减退、体重减轻、消瘦、营养不良、发育迟缓……还可能会引起口腔溃疡、关节肿胀、骨质疏松等肠外表现。随着时间的进展,炎症性肠病患者还可能出现狭窄、穿孔、癌变、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。值得注意的是,由于炎症性肠病的表现不具有特异性,没有诊断金标准。在临床实践中,往往需要消化内科、胃肠外科、病理科、影像科、超声科等多学科共同协作,结合患者临床表现、实验室检查、内镜检查、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共同分析才能完成诊断。因此,郭红建议,如果有上述症状,患医院就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