溃疡病穿孔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猕猴桃溃疡病综合防控技术 [复制链接]

1#
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地方 http://m.39.net/pf/a_4781955.html

一、猕猴桃溃疡病简介

猕猴桃溃疡病是一种严重威胁猕猴桃生产的细菌性病害,具有隐蔽性(发病前无法辨别出感病植株)、爆发性、毁灭性等特点,被列为全国森林植物检疫对象。

其病原菌是丁香假单孢杆菌属的猕猴桃致病变种(简称PSA),属于好气型细菌,低温、强光照及高湿环境条件有利于该菌的生长、繁殖、传播及蔓延,病菌主要在病残体或树体病枝上越冬,可借助风雨或修剪工具进行传播,主要危害猕猴桃的主干、新梢、枝蔓、叶片和花蕾,以危害1-2年生枝梢为主,一般不危害根和果实。

植株受害后,于2月中下旬开始发病,在枝蔓上发生1-3cm长的纵裂缝,并流出水渍状粘液,高湿条件下,在裂缝处分泌白色菌脓,最后流胶部位组织下陷变黑呈铁锈状溃疡斑,病部上端枝条发生龟裂,萎缩枯死。叶片受害后出现1-3mm不规则形的暗褐色病斑,病斑外缘2-5mm范围变*,重病叶向内卷曲,枯焦、易脱落;花蕾受害后,在开花前变褐枯死,花器受害,花冠变褐呈水腐状。6月后发病减轻,夏、秋、冬季处于潜伏状态。

二、猕猴桃溃疡病在四川的周年发病规律

6-10月份,平均温度在24℃左右,溃疡病菌处于休眠状态,潜伏于植物体中。

12-1月下旬,温度较低,约6℃左右,植物处于冬季休眠时期,猕猴桃溃疡病菌主要在病组织中和含有病残体的土壤中越冬。

2月上旬到3月上旬,温度升至10℃左右,病菌开始增殖。

3月中旬到4月中旬,病菌迅速爆发,温度在10-16℃之间,田间出现明显症状,树干出现菌脓,新芽发育迟缓。

4月上旬到5月中旬,为病害的减退期,溃疡病症状逐渐减轻,菌脓溢出逐渐减少,温度达到17℃以上,病害发生逐渐消退,但是长势较弱。

此外,相关专家通过大量的田间调查发现,不同树龄的猕猴桃植株,溃疡病发病程度不同。随着树龄增大,病源也相应增多。在猕猴桃进入盛果期,随着营养消耗增加,树势逐渐衰弱,抵抗病害的能力降低。溃疡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和树龄呈正相关关系。

三、综合防治措施

1

选好穗条和花粉

园区嫁接穗条应购买不带菌枝条,不准病区种苗、接穗及果实进入未发病区;嫁接前对采集的接穗用臭氧进行表面消*(将接穗装入密闭的塑料袋内,通入臭氧气体30-60分钟),有条件的,可建立脱*种苗苗圃,接穗从无病菌采穗园采集;在园内增植雄株,避免使用带菌商品花粉,选用健康合格花粉,既确保品种纯正又严控溃疡病人为传播风险。此外,若发现带病苗木,应立即销毁,杜绝病原的扩散。

2

合理选择品种

采用优良抗病品种防治溃疡病是最经济有效的方法,因此要选用适宜当地生产的优良抗病品种,如徐香、海沃德、金魁、华优等,发病严重区要慎重发展易感病的中华猕猴桃品种,避免中华、美味混栽。根据四川省农业农村厅植保站的调查结果,海拔m及m以下区域不发生溃疡病,推荐种植对溃疡病抗性较差、但果实品质较好的红心品种,如红阳、*金果等;海拔-m区域推荐种植抗(耐)性较强的绿心品种,如海沃德、徐香、翠香等;海拔m以上推荐种植抗性强的软枣猕猴桃,如宝贝星等。

3

重视农业防治

增强树势、保持果园清洁卫生能显著提高抗溃疡病能力。

一要加强果园土肥水的管理,增强树体对外界病原菌的抗病能力。

二是合理整形修剪,适量负载,减少伤口,对修剪工具要严格消*,嫁接过程中每次使用修剪工具前都要用75%酒精消*,争取做到每修剪一株就消一次*,避免交叉感染病菌,减轻病害的发生。

三是果园内开始出现零星病株时,应彻底剪除带病的枝干和枝条,发病部位在主干以上的,根据病枝的大小进行剪除和刮治,修剪的病枝、刮除的树干粗老翘皮和病叶等都要清除出果园,集中烧毁或深埋,减少初侵染源;发病部位在主干以下的,发病较轻时可刮掉病部组织,对伤口涂药防治,发病严重时,也要立即清理出果园,集中焚烧深埋,杜绝病害在果园扩展蔓延。

4

适当开展药剂防治

发病初期(春秋季嫩梢抽生期),喷保护性杀菌剂,如福美双(金纳海)、铜制剂(DTM、必备、波尔多液)、石硫合剂等+柔水通混合液,间隔7-10天,连喷3-4次。其它可选药剂:农用链霉素、中生菌素、春雷霉素(加收米)、农抗、四霉素等,按使用说明轮换使用即可。发现病害需采取病斑刮治时,要彻底刮清病组织,并对伤口用50倍链霉素、50倍菌必清液或DTM50倍+柔水通倍混合液、腐必清或高浓度铜制剂进行涂刷,同时结合树上喷药(同前)防止溃疡病的传染和扩散。

蒲江县农业农村局

联系我们
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